我们认为,一切情感和心理问题的起源,都来自成长过程形成的认知。因此,持续和经常的,从认知层面,梳理自身和他人心理状况,或将从根本上,改善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,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。
以婚姻为例,首先,婚姻起始于私有制时代,用现代的语言,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一份合约。
合约交易内容主要包括,财富共享、陪伴服务,家庭成员抚养和赡养责任,以及社会关系共建同盟。
其次,不在合约中约束,但在普遍认知中存在的,包括生育责任,性关系约束等。
在这之外,被虚构的约定还有,情感责任。
这里暂且不谈情感是什么,情感能否被外部合约限制。但确实,在世俗认知中,普遍的将感情责任,纳入到了婚姻关系中。
同时,事实上几乎没有人,能够坦率否认,婚姻关系过程中,自己没有对任何异性产生过,男女关系性质的情感,或者说情感触动,比如说性感,比如说美好形象的喜爱,动心的美丽,等等。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,情感责任是婚姻中,被虚构的。
而破坏婚姻关系前两项约定的,情感兑现的行为才是非虚构的约定。
从以上几点,了解婚姻关系的本质,从认知上改善婚前的选择,和婚后的生活。因为是合约,所以婚姻事件中,也常出现欺诈现象。苏享茂事件,当以为警钟。 |